【广州日报】管向东:一个国家有多大程度尊重生命,就会有多大机会挽救生命
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名列“全国重症八仙”的管向东教授因号召“全国重症医学专家参与‘武汉会战’”而闻名,随后驰援湖北、黑龙江、新疆三地战疫工作。“今年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在抗疫。”他表示,这次表彰,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参与抗疫的各行各业的全体工作者的真切关爱。这份崇高的国家荣誉,是对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各行各业投身到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极大鼓励,也更加激发了全体人民的民族荣誉和国家自豪感。
“毋庸置疑,只有中国,才能做到‘为了挽救生命而不惜一切代价’,才能做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一个国家,有多大程度尊重生命,就会有多大机会挽救生命。”管向东表示,很幸运地能够成为受表彰的重症医学专业医生之一。对于一个重症人来说,疫情中哪里有生命面临威胁,自己就应该在哪里,“就像战场上有士兵,航船上有水手一样,我责无旁贷。”他表示,“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中山医训,一直以来在从医经历中激励着他。
他呼吁同道“到武汉去!到湖北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乃至湖北成为全国重症医学科大会战的战场。1月29日,身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的管向东教授,联合重症医学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负责人,向全国同道发出倡议书,呼吁“到武汉去!到湖北去!
四天后,他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执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工作时间为“即日起至任务完成。”
从那天起,58岁的管向东作为专业领域的“最强大脑”之一,在武汉乃至湖北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巡查,筛选最严重的患者,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与同行们一同直面最凶险的战斗。
管向东在湖北医院示范如何调节呼吸机参数,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
湖北重型、危重型患者众多,而各地赶来支援的医护人员重症医学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更好地提高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需一个简明实用方案指导临床一线工作。
在繁忙的巡查工作之余,管向东会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邱海波教授等国家专家组成员伙伴们,结合武汉一线专家们的实践经验,高效严谨地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由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下发湖北及全国各地。该方案在疫情进入攻坚战阶段为临床重症治疗提供了实战依据,进而有力促进了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管爷”三次出征 三战三捷
应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与国家卫健委要求,8月1日,被同行尊称“管爷”的管向东再次出征,远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医院指导抗疫。
此前,他已在湖北、黑龙江抗疫第一线分别战斗了67天和35天,取得了湖北保卫战和黑龙江绥芬河攻坚战的重大胜利。连续三次出征,三战三捷。
管向东教授在绥芬河指导患者救治,把科学防控、分层救治等经验成功应用到绥芬河疫情防控中
出征新疆喀什的整整一个月里,管向东夜以继日工作,抵疆第一天便踏入病房,由于时差,每天都在早晨8点天不亮之时开始查房,直到当天所有的监测、检查、治疗与会诊完成,他才会离开医院。
在国家“一控二测三救治”的抗疫策略下,他根据新疆地域广袤、交通不便等特点,为喀什秋冬季疫情应对制定有效策略,帮助喀地一院快速设计配置30张床位的ICU,满足该院作为南疆重症收治中心的收诊需求。
管向东在新疆喀什成功救治患者
期间,有一名51岁女患者病情危重,在机械通气后,病情仍迅速恶化。管向东教授经过充分评估,指导自治区与喀地一院救治组实施了喀什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例VV-ECMO(人工肺),并使这名患者成功脱离ECMO,取得了喀什重症患者清零、无一病例死亡、无一医护感染的辉煌战绩。他说:“全部新冠病人的康复是最好的回报。”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彭福祥、潘曼琪
图片:医院供图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370476?site4&columnID=0
日期:2020-09-08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陈婷婷